煤的分类标准
发布时间:2015-06-17
  

煤的分类标准是指导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法则,是统计资源储量、计划、供应和评价煤炭资源利用合理性的基本依据。分类标准的制定也反映了我国在煤炭加工利用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。

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推荐的煤分类方案,以华北地区、东北地区的煤样为依据,煤的可燃基挥发分产率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为分类指标。把各种工业用途的煤从褐煤到无烟煤之间的所有煤种划分为10个大类,24个小类。该方案使用了近30年。随着煤炭工业、焦化工业发展,新煤田发现,炼焦用煤基地不断增加,以及原方案中烟煤部分大类类别过少,烟煤与褐煤划分界限不清等缺陷。于1986年采用新的分类标准。其中烟煤的分类标准如下:

类别

符号

数码

分类指标

Vdaf,%

G

y,mm

b,%

贫煤

PM

11

>10.0~20.0

≤5

贫瘦煤

PS

12

>10.0~20.0

>5~20

瘦煤

SM

13

>10.0~20.0

>20~50

14

>20.0~28.0

>50~65

焦煤

JM

15

>10.0~20.0

>65*

≤25.0

(≤150)

24

>20.0~28.0

>50~65

25

>20.0~28.0

>65*

≤25.0

(≤150)

肥煤

FM

16

>10.0~20.0

(>85)*

>25.0

(>150)

26

>20.0~28.0

(>85)*

>25.0

(>150)

36

>28.0~37.0

(>85)*

>25.0

(>220)

1/3焦煤

1/3JM

35

>28.0~37.0

>65*

≤25.0

(≤220)

气肥煤

QF

46

>37.0

(>85)*

>25.0

(>220)

气煤

QM

34

>28.0~37.0

>50~65

≤25.0

(≤220)

43

>37.0

>35~50

44

>37.0

>50~65

45

>37.0

>65*

1/2中粘煤

1/2ZN

23

>20.0~28.0

>30~50

33

>28.0~37.0

>30~50

弱粘煤

RN

22

>20.0~28.0

>5~30

32

>28.0~37.0

>5~30

不粘煤

BN

21

>20.0~28.0

≤5

31

>28.0~37.0

≤5

长焰煤

CY

41

>37.0

≤5

42

>37.0

>5~30

 

*当烟煤的粘结指数测定值小于或等于85时,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%和粘结指数G来划分煤类;当粘结指数测定值大于85时,则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%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(mm),或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奥亚膨胀度b(%)来划分煤类。

**当G>85时,用y和b并列作为分类指标。当Vdaf≤28.0%时,b暂定为150%;Vdaf>28.0%时,b暂定为220%。当b值和y值有矛盾时,以y值划分煤类为准。

新的煤分类标准具有以下特点:

(1)在半工业和实验室的试验基础上,对无烟煤、烟煤、褐煤进行了全面分类。除无烟煤和褐煤二大类外,烟煤部分分为12大类。新增加了贫瘦煤,1/3焦煤,1/2中粘煤和气肥煤。

(2)采用数码组合与原有牌号相结合的原则,构成新的分类系统。这种编码系统有利于国际上相互交流和对比。

   (3)采用烟煤粘结指数为主,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为辅的分类指标,这样发挥了指标各自的优点。